书香浸润,“悦读”人生——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4月学生月度人物

春和景明时光好,正是悦读好时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营造全校学生阅读的浓厚氛围,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确定4月为阅读月,并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开展学生月度人物——“阅读”人物评选,各班通过分享好书的形式,评选出学生阅读榜样。


戚黄闰





















利用网课期间拜读了钱钟书先生所写的《围城》。这本书描写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现实,令人入胜又感人深思。
《围城》没有一般性的明确故事线索,行文推进也仿佛只是旁观了抗战初期某个青年琐碎而甚至于“不知所谓”的生活历程。而事实上却并没有这么简单,除了婚姻,“围城”还贯穿于人生的各个层次,如方鸿渐言:“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就使“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传响至今。
也许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突围。轻盈的魂灵被生活和情感的千丝万缕撕扯着,而我们必须面对。那么便学会与之握手言和吧。知围城之必然而仍要反抗这必然带来的绝望,如是鲁迅《过客》式的英雄:前面是什么?前面是坟,但我仍要走。
——推荐人:高二1班 柳思宇







“每一个生命都有灵魂,只是怎样唤醒他们。”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美一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的历史。作者用瑰丽诡谲的笔触,展现出了一个奇幻的想象世界,回味无穷而发人深省。
书中的家族成员都有着自己的孤僻,虽然试图打破孤独,但都以失败告终。是保持自身的独特还是积极融入周围世界?这个问题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仍然值得深思。
——推荐人:高二3班 钱星宇







《史记》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两千多年的历史,夏、商、周、秦朝、西汉,这些都是距离我们比较遥远的朝代。我们对它们其实并不了解,对诸如帝辛、姬发、嬴政等人物,我们对他们的印象不免有以偏概全的嫌疑。趁着网课时的空闲时间,我觉得我们应该沉下心来,认真地读一读《史记》,既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感受这些历史人物,同时也能够积累素材,避免写作文时“炒冷饭”。
——推荐人:高二5班 孙奕欣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分为《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及《看不见的骑士》。这三部作品融入了卡尔维诺对于人性的思考与见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看似荒诞不经的叙事,跌宕起伏的情节,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之成为许多读者心中的不朽之作。书中关于善与恶,人与社会等问题的讨论,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回味。同时,它还是高考议论文的热门选材。因此,它绝对是高中生课外阅读的不二之选。
——推荐人:高二7班 徐煜杰







“当满地都是六便士时,也不要忘了夜空中的月亮。”已过不惑之年的斯特里克兰放弃了他现有的稳定而安逸的生活,抛妻弃子,背井离乡,辗转数地去追寻自己的绘画梦想。也许是过于理想主义且不切实际,多数人都对斯特里克兰的行为持反对甚至鄙夷态度。然而,众人又心照不宣地艳羡于他为自己而活的胆量和态度。活着最大的魅力,是你怎么选,都会后悔。假使斯特里克兰放弃出走,最终儿女绕膝,僵卧于病榻时,更会惋惜于自己庸庸碌碌犹如白水一般的人生。顾此失彼乃是人生常态,既然是只属于自己的仅此一生,那就尽可能得不留遗憾吧。
——推荐人:高二8班 李由







闷热的午时,桌上几本看起来封面精致的书在桌面上整齐的放着,最上头是龙应台的《目送》,嫩绿夹杂着浅灰的油纸封面让我的心一下安静下来,我决定打开看看。人都有温情的一面,即便是燃烧着野火的龙应台。散淡的文章里,把浓浓的亲情深埋在字里行间。貌似不着边际的表述里,安置了上下三代人的默默温情。没有浓墨重彩的去扬厉爱深爱切的感受,只是随手把捡起日子里的点滴,然后,你会在无意之间被貌不惊人的文字打动,会报以会心一笑,会默然神伤,会被柔软的孝顺所温暖。
——推荐人:高二10班 陈禹皓







《美丽新世界》是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新世界的每个人都过着优渥的生活:人们不会生病衰老,物质享受丰富,甚至还有药物让人忘记痛苦。孩子从小就接受睡眠教育,一生所有的判断,决定都取决于这些暗示。这分明是一个身心极度不自由的高压集权社会。只不过《1984》和《我们》用的是“大棒”,而新世界用的是“蜜糖”。这更加恐怖。当所有的享乐器官都被充分满足,人们还会反抗什么呢?反抗“幸福”吗?
——推荐人:高二13班 李婷







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长长的排比句,立即就将我带进了小说。
它既是一个爱情故事,也是小人物的故事。两座城市,因为有了你爱的人,它变得不再一样。而那些革命者,那酒店的老板和老板娘,让人既同情他们的命运,也反思他们的行径。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有正直善良却又惨遭迫害的马奈特医生,忠厚老实的洛瑞,外表冷漠、内心热情,放荡而又无私的西德尼,没有人性的德发奇太太,凶残阴险的埃佛瑞蒙兄弟.....里面有复杂的仇恨,想复仇却又制造了更多的仇恨,这复杂的一幕幕生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失去理智的时代。让我们得以看到,革命者对于那个时代,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究竟有怎样的影响。
——推荐人:高二14班 郑语晨







每个人都在争取完满的人生,然而从古至今,从未有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因为不完满,于是学会了欣赏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仔细品味每一分每一秒,寻找每一个快乐的片段。因为不完满,于是学会了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达和坚守一并而行,有取有舍,有进有退。从北大学习,到十年德国生活,体验过车马盈门之感,也受过“牛棚”之苦。季老走过阳光大道,也走过独木桥,耄耋之年,他用平实质朴又饱含哲理的文字告诉我们,人生不求完满,但求自在于心。
——推荐人:高二14班 陆姝一







这本书总共收录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包括: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
一本书,看透人类的历史,小选择,大改变。每一个瞬间,都是我们不可忽略的印记。熟悉人类的历史,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
在人类文学史上,《人类群星闪耀时》呈现人类激荡浩瀚的精神世界,堪称传记写作的典范。当勇敢、顽强、坚持、牺牲等精神在当下不被推崇时,是《人类群星闪耀时》让我们知道:看,人应该这样活!
——推荐人:高一2班 许佳毅







“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便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则来源于未知”恐惧是想象的原动力,由认知的局限引发的恐惧是最原始、最有力的,也成为克苏鲁神话的永恒主题。一篇篇如《疯狂山脉》《奈亚拉托提普》等的短小说披着恐怖的外衣,实际上有着严谨的科幻内核。洛夫克拉夫特对人内心根源恐惧的挖掘百年来总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人类的恐惧源于未知与感知,只要敢于凝视未知,古神也将为之震撼。这是《克苏鲁神话》最终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推荐人:高一4班 赵张乐







这是史铁生因病在床时写下的“生病日记”,但书中却不曾记下他生病时的种种痛苦。与此相反,全书透露着安详与宁静,闪烁着灵魂与哲思的光辉。全书的六个部分,无固定的主题,却都包含着史铁生对人性与神性,“残疾与爱情”的思索——在史铁生的命运里,这被格外地强调着。我们在居家学习的闲暇时间里,翻阅一下这本随笔,也许能找到心灵的抚慰与前进的动力。
——推荐人:高一6班 郭陆嘉







在这里,可以走进林清玄的内心,走入他生活过的年代,与他共赏风华,共睹人生变化,简朴的文字里,包含着点点滴滴的情感,蕴含着无限的人生哲理,不仅适合于在课外阅读排遣压力,走入精神乐园,也适合在漫长时间里细细品读,感悟人生。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也是极其有帮助,袅袅炊烟般的文字就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又教会我们如何写作,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写在纸上,化为哲理与智慧。
——推荐人:高一8班 陆韬宇







这本书很治愈,也很令人感动,就像作者张嘉佳最后在书中说的一样,写给我们内心卑微的自己,写给我们所遇见的悲伤和希望,和路上从未断绝的一缕光。写给每个人心中的山和海。写给离开我们的人。写给陪伴我们的人。写给我们在故乡生活的外婆。最后我们才会明白,回得去的是故乡,回不去的是过往。
当我们追求某样东西的时候,就必须放弃某样东西,这就是成长。成长的路上,注定会失去一些,但你会在失去时,得到弥足珍贵的感受。感谢每一个出现的人,愿你成为太阳,无需凭借他人的光。愿每一个人不论遇见悲伤还是希望,都能有一束光,指引方向。愿每一个人珍惜每一刻的时光,虽然过往回不去,但是我们能让我们的过往减少遗憾。
——推荐人:高一15班 赵婧瑜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及散文集,共收录其作品二十六篇。芥川龙之介,被誉为日本短篇小说“鬼才”作家,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早期作品多取自于历史,且带有宗教色彩;后来逐渐转为写实。在这些文章中,芥川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剖析人性利己,鞭挞丑恶现实,这充分展现了他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的无奈与绝望。他极为重视艺术构思、审美意趣,使作品经历九十余载,仍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美。
——推荐人:高一15班 张与格







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本不该有的痛苦,无助的人们总在不断地躲避之中,却总在每一次的流离颠沛中不断地失去身边最亲的人然后又不得不继续向前走,一次又一次地在噩梦的痛苦中不断挣扎。所幸这个世界同时也是那么的美好,让他们能够在如此绝境遇见那么多纯真的人,哪怕只是曾经。莉赛尔在亲眼目睹了弟弟的死亡和被母亲的不得已的抛弃后,遇见了那么憨厚善良的汉斯,嘴毒但心灵却又如此美丽的罗莎,青春年少不懂表达自己却又深深地爱着莉赛尔的疯狂少年鲁迪,更是跨越了民族的界限与犹太人马克斯成为了朋友。但故事的最后莉赛尔遇到的如此多的幸福在一夜间成为了炮弹下的硝烟,但那份曾有过的记忆却是那么的刻骨铭心,以至于莉赛尔在成为一个老妇人遇到死神后仍清晰地记得那本救了自己一命的《偷书贼》和那本故事里所发生的一切。故事里的情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尝,感受那深藏在文字中的每一份感情。
——推荐人:高二8班 赵丁馨


一本好书,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希望阅读成为梁丰学子的好习惯,在阅读中探求自我,寻找人生的真谛,用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抒写属于自己的青春赞歌!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