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教育主站

小学

中学

幼儿园

职业学校

新市民学校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课题研究>详细内容

课题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6-28 18:35:38 浏览次数: 【字体: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

吴美刚

摘要:用教科书教的本质就是要基于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活动。具体包括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分解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把握学生的学情基础,确定学习目标,并对教科书进行适当的重构,从而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有效教学

 

目前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等多种版本,不同教学内容在这些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呈现的方式不完全相同。虽然“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的思维仍然被教科书所束缚。如有教师在用苏教版化学1 和化学2分别进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等教学时,花大量的时间讲解“由氯化钠制备碳酸钠(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或“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下课了教师还意犹未尽。这些内容虽然教材在拓展视野等栏目中有所呈现,但不属于相应模块的教学要求,这样反而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目标。其实,“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就是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依据课程标准,主动驾驭教材,合理调整教材,做到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也就是要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本文以“化学1”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简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1  研读课程标准

教育部组织编制的课程标准,主要是从“学生应被教什么”和“预期水平的学习结果是什么”等方面,对相应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其水平做出了明确规定,它是教科书等文本材料的上位材料,对教科书等文本材料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教师的课程实施也具有规定性和指导性。所以,研读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就“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而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有“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相应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是“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性质差异”1。这些都是制定学习目标和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必要时还需要参考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文本要求。

2  梳理具体要求

由于《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相对比较笼统,对许多知识点都没有独立的条目。所以教师首先“要学会分解课程标准,即如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与资源等具体情况,将课程标准特别是内容标准部分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要“从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或修饰他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2显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内容标准中的关键词主要有“物质的量浓度”、“初步学会”和“体会”等,依据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已有的教学实践,可以对这些关键词如图1进行扩展或剖析,形成初步的学习目标。

1  内容标准具体要求的梳理

3  分析学情基础

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是希望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等基础上达到的新目标。因此,构建学习目标时必须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属于实验基本操作范畴,在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学生已经学过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和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学习了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又掌握了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都是计算一定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以及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础。但是,学生初中接触到的化学实验基本都是定性实验,只是通过实验确定或检验是什么物质,或是通过实验了解物质具有怎样的性质,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或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的操作精确度也不是很高。对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样高精确度的实验从来没有体验;定量实验的操作要点有哪些,在实验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操作不当会带来怎样的实验结果学生也没有前备经验。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制定学习目标,同时明确教学的重难点。

4  形成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学习目标需要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完整的学习目标通常需要清晰地回答谁来学、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等4个问题。行为主体即为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可以省略。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核心概念(名词)是行为动词指向的对象。行为条件是指由学情基础和教学实践等组成的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或完成学习任务的特定限制或路径。表现程度指学生达成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可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3据此,对《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内容标准在按1理的基础上,可以如表2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学习目标的有关要素做一步分解,以便形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学习目标的有关要素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所需溶质的质量

掌握

利用质量、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熟练运用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计算溶质的质量

配制实验的仪器

认识

通过观察与讨论

识别并选用正确规格的容量瓶

称量固体

完成

通过学生实验

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已知质量的固体

固体溶解

解决

完成快速、完全地溶解固体

容量瓶中注入溶液

学会

学会用玻璃棒引流向容量瓶中注入溶液,溶液不外溅

洗涤烧杯玻璃棒

学会

学会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知道这里的洗涤与其他洗涤的不同

容量瓶中定容

完成

准确完成容量瓶中的定容

终点读数

联系

联系量筒的正确读数,正确判断终点

主要实验步骤

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正确判断不规范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例题解答

完成

独立完成

关注定量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的基础上形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学习目标:1)通过公式转化,能进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所需物质质量的简单计算2)通过观察和讨论,认识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方法3)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固体的称量溶解往容量瓶中注入溶液、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以及容量瓶中的定容、摇匀等有关实验技能4)通过对不规范操作的分析与交流,感受定量实验与定性实验的差异5)通过观察体检报告、饮料配料表以及解答例题,关注定量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5  重构教材内容

对于现行的各种版本的教科书,无论相互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它们都是课程标准具体化的产物,也都是课程专家根据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最优化的设计,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在教学设计所采纳的。所以,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比较不同版本教材,做到从课程标准出发进行教材的使用,活用教材,而不受制于教材。就“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而言,人教版与苏教版两种教材在内容呈现、编排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如1)。

表1  教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编排

版本

主要环节

具体内容

苏教版

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表达式

通过“你知道吗?栏目中“你知道实验室是用什么方法来定量表示酸、碱溶液组成的吗?”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常用单位及表达式。

4问题解决

53.0 g Na2CO3溶解在水中,配成500 m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配制250 mL 0.200 mol·L-1的NaCl溶液,需要多少克NaCl固体?

1-19 容量瓶

解说容量瓶的规格及使用的简要说明。

活动与探究

1根据下列实验步骤配制100 mL 0.100 mol·L-1的Na2CO3溶液。

2分析并归纳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注意事项。

5及问题解决

用已知浓度NaOH确定某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测定某K2SO4溶液的浓度。

人教版

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表达式

通过1-15体检的一些指标用物质的量浓度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常用单位及表达式。

例题

配制500 mL 0.1 mol·L-1 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是多少?

1-16 几种规格的容量瓶

如果要求比较精确,就需使用容积精确的仪器,如容量瓶。

实验1-5

配制100 m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图1-17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图1-1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程示意图。

学与问

1.为什么要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2.如果转移溶液不慎洒到容量瓶外,配成的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大了还是小了

3.如果是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称量的质量是多少?与计算量一致吗?为什么?

思考与交流

1.以硫酸为例,讨论不同浓度的溶液在性质上可能会出现什么差异。

2.将一定量浓硫酸稀释,稀溶液与原浓硫酸所含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吗?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对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时可以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重构。具体包括:(1)减少。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更为紧凑,可以舍弃2个版本中原有的相关例题。(2)增加。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饮料配料表引出物质的量浓度,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出发,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用所配制的溶液求算某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3)改变。从与熟悉的量筒进行比较来认识容量瓶,而不是像2个版本教科书那样的直接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生实验配制的溶液没有选择2个版本中的数据,而是要求学生配制100 mL 0.600 mol·L-1的Na2CO3溶液,选择这样的数据可以在使用托盘天平时用到砝码和游码,同时还出现了计算值与称量值的不一致,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选用Na2CO3溶液可以衔接例题解答,使整个课堂教学比较连贯。

6  完善教学设计

根据内容标准和学习要求,结合学生学情,重构教材内容后可以形成最终的教学设计(如表3)。

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主要学习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观察体检报告单、某些饮料的配料表,认识物质的量浓度及表示方法。

对于学生没有前备知识的物质的量浓度,可以通过实例来认识。

计算配制100 mL 0.600 mol·L-1的Na2CO3溶液需要的Na2CO3固体质量。

让学生借助物质的量进行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之间的换算。

观察容量瓶。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认识容量瓶与量筒的差异,选用正确规格的容量瓶。

阅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主要步骤及过程示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和与配制质量分数溶液的对比,明确操作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完成100 mL 0.600 mol·L-1 Na2CO3溶液的配制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溶液配制的技能。

讨论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对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

让学生体验定量实验与定性实验在原理、运用等方面的不同。

解答例题:实验室为确定一瓶稀盐酸的浓度,用刚刚配制的0.600 mol·L-1的Na2CO3溶液24.50 mL恰好与25.00 mL盐酸完全反应,试求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关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化学的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由于受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教材和考试说明等政策要求统一性与规定性的限制,以及学科对象、方法等所具有的客观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空间,而主要的权力是教学内容的组织”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教材产生困惑,这个内容要不要教?这个内容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其实这种始于教材编排来安排教学活动的做法,在当前的形式下已经不太合适,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学生将获得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我们研究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尤其是其中的内容标准进行分解拓展,根据课程标准将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制定出科学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再来设计学习活动,从而真正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用教科书教”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1113.

3]陆  对学科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4,(763~68

 

 

本文发表于化学教学》2015年第5期)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