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教育主站

小学

中学

幼儿园

职业学校

新市民学校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课题研究>详细内容

课题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 实践与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18 14:44:53 浏览次数: 【字体:

体验式学习在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

实践与思考

(俞雷)

[摘要]学校心理健康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将体验式学习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中,有助于学生吸收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和提升课程效果,本文通过情境设置法、分享谈论法、心理剧法、案例学习法和心理测评法等探索体验式学习,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心理健康课程  学生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上勇于探索,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单向接受、缺乏体验、知行脱节等常见问题,侧重关注学生在心理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体验,让学生主动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科学、高效、规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 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学习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让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引导学生亲自感知和经历所要学习的知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掌握运用的一种双向传递的互动教学模式。体验式学习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乐于思考并发现问题,从而得出新知识和新经验。体验式学习不仅强调行为体验,如活动、游戏等亲自参与的动作过程,更侧重体验过程中的认知、感受、启示和领悟等情感 升华的过程。

二、 体验式学习在学习心理健康课程中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侧重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有所认识,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有可能面临的心理危机能够提前预防和坦然面对,因此心理健康课程的重心在于自我认识、自我剖析和自我提高。

1. 体验式学习有助于课程内容的吸收

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中要教会学生的内容通常是和自身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学原理,比如环境适应、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传统的教学往往单纯进行知识讲授,学生很难将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经验结构,提不去学习的兴趣,而体验式学习则让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经历和体会,能进一步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能尽快转化为自我经验,潜移默化影响自己的成长。

2. 体验式学习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适应环境、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全面成长。体验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挑战性和思考性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在问题和困难中体会、感悟和分享,实现心灵上的成长和提升。

3. 体验式学习有助于课程效果的提升

体验式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善于探索、追问和创造,不断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和提升自我,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建构心理知识、获得心灵的成长,将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乐和生命价值,具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 体验式学习在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笔者作为一线的心理健康老师,在心理健康课程实践中尝试开展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自我成长,具体做法有:

(一) 情境设置法

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体验式学习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设计符合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已知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唤起学生参与体验的欲望。例如笔者在执教《逆风飞扬》一课时,从团体游戏《鸡蛋变凤凰》导入,学生们对这个活动很有兴趣,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认识挫折、理解挫折和感受挫折,从而调动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执教《友谊地久天长》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宿舍矛盾呈现出来,如睡觉较晚、不讲卫生、自私自利等问题,当事人和旁观者换位思考,引导学生们学会表达情绪感受、学会沟通的技巧和交往的艺术。

(二) 分享讨论法

在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谈经历、谈表现、谈心情、谈感受、谈原因、谈体会、谈启示、谈收获等等。七嘴八舌的交流也是相互学习、相互启迪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获得知识提升技能。笔者在执教《情绪ABC》一课时,给学生们讲述了两个推销员的故事,紧接着组织学生们讨论:为什么一个推销员两手空空而另一个推销员收获满满?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他们的成败?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享引出情绪ABC理论,介绍完理论后又设置情境让学生练习,期中考试失败了怎么办?学生根据情绪ABC理论分析事件、想法和情绪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多达十余种方案,并分析比较不同方案之间的优劣,进一步巩固知识并学以致用。

(三) 心理剧法,

校园心理剧是近年来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它通过学生创造性的表演过程,将平时生活学习中的情境用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同时通过演员们通过剧情表现内心冲突,引发观众们深深的思考。笔者在教学中针对自我意识、人际交往、考试焦虑等主题选择性地运用了心理剧技术,将在校园心理剧比赛中的优秀作品搬至课堂上播放,组织学生们讨论启示和收获。如反映青春期恋爱主题的心理剧《在爱中成长》、反映学生自我意识主题的心理剧《站在拐角处》、反映网瘾主题的心理剧《网络风波》、反映同伴交往主题的心理剧《好生差生》等,让学生对剧中人物展开交流讨论,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参与精神,更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四) 案例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就是在心理健康课堂里围绕一定的主题,将切合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个案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以供学生交流讨论分析的案例。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学习优势在于其举例生动形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案例呈现、学生思考、分享讨论和教师总结是四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案例学习法,如在《心理健康标准知多少》一课中,用心理咨询来访者的个案艺术处理过呈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标准;在带领学生学习《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时,选择残疾音乐人刘伟励志成才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自尊、自信、自立的思考。

(五) 心理测评法

    根据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青少年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与完善的阶段,对于自我的迷茫和混乱使很多青少年渴望对自身有更清晰的认识,自我了解和探索是心理健康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测评则是探索自我的有效方法。在笔者的课堂上,经常选择心理测评组织学生认识自我,如使用16PF测试和房树人测试等;在职业生涯辅导中,常使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在《认识气质》一课中,用气质类型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等。在心理测评中,教师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心理测评结果。

四、 体验式学习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思考

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体验式学习在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不足并存。从学生方面来说:首先,体验式学习尽管贴近学生生活,会给学生们留下较深印象,但是学习的效果和学生参与体验的动机水平密切相关,同一情境体验,积极主动的学生与消级被动的学生学习效果相差较大;其次,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也乐意以这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课的学习,但不排除有部分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排斥或者抗拒使用这种类型的学习。从教师方面来说: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体验活动,既要能引发学生兴趣,又要符合课程要求,也要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必须充分备课才能在课程中巧妙安排体验式学习内容;其次,在心理健康课堂上进行体验式学习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对场控、归纳、总结等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再次,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式学习的顺利进行。此外,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体验式学习对活动场地也有一定要求,建议设立专用心理教室,空间宽敞,桌椅板凳可以自由摆放,方便学生有足够空间去体验、感受。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走出校园,将心理健康课延伸到课外,创设更多的情境去体验和学习。

总而言之,教师在运用体验式学习中应创造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认知,在认知中成长,带着快乐与好奇之心开始心灵成长之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