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教育主站

小学

中学

幼儿园

职业学校

新市民学校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课题研究>详细内容

课题研究

“ 表面张力”创新实验五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3-12 16:03:02 浏览次数: 【字体:

“ 表面张力”创新实验五例

周汉东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五例关于表面张力的创新实验,分别为“创新浮币实验”、“支架为什么不能上浮”、“用高灵敏的纸质弹簧秤显示破液前张力”、“又大又持久的液膜张力演示”、“和表面张力来拔河”。由于创新采用了浸漆铜圈和浸漆铜支架、特制泡泡溶液、自制纸质弹簧,使得以上实验现象非常新奇明显,能很好地演示说明表面张力的特点与规律。与本文对应的自制教具获得了2012年苏州市教具评比一等奖。

关键词:表面张力  浮币  泡泡液  浸漆铜圈  浸漆铜支架  纸质弹簧  

创新演示一:用浸漆铜圈做浮币实验

小时候常玩的“硬币能浮在水面上”是一个非常新奇有趣的小实验,但现在市场上流通的新版硬币材质不同于早起的铝质硬币,其密度太大了,再做浮币实验难度非常大。为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易体验观察到表面张力,笔者改用浸漆铜圈来代替硬币,实验效果更非常好。

如图1所示,用直径2.0mm铜丝漆包线弯曲成直径为2-5cm的铜圈,接口处刮去漆皮用电烙铁配合焊锡丝平滑焊接好。为进一步增强铜圈对水的不浸润性,可把焊接好的铜圈在清漆中浸润下取出,然后晒干24小时。这样处理过的铜圈对水不浸润性非常强,水平轻托后可以轻易把铜圈浮在水面上,且由于铜圈内部是空的,可明显观察到铜圈中间的水面向上鼓起。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后都体验一下,学生能清晰观察到铜圈把液膜下压变形,液膜要收缩产生弹性,从而把铜圈托住了。

            图1

再用小木棍轻轻击打铜圈,可发现液面被打破后铜圈马上下沉到杯底。拿出铜圈后轻轻一甩,由于浸漆铜圈和水不浸润,马上就把水甩干了,又能重复以上实验。笔者制作了以上十多个铜圈,和十几个盛水烧杯一起放在教室后面空余课桌上让学生课后体验,学生一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创新演示二:悬浮支架为什么不能冒出水面?

上例演示的是液膜被下压而产生张力,本例可以演示液膜被上浮物体顶起而产生张力,以至于物体被压住而不能浮出水面。

 

 

        图2                                           图3

如图2所示,仍用上述规格铜丝焊接一个直径8cm的铜圈,两侧焊接两根铜丝连接到5ml的一次性注射器上。注射器底端固定一个小铁块,注射器内加水进行配重,直到密封后整个装置能竖直浮在水面上并部分冒出水面。

用手下压支架使得整个装置全部低于液面,然后松手,可见装置会上浮,但铜圈支架上浮到液面处就再也不能继续升高了!如图3所示。这个现象和很多学生猜测的“应该会上升到初始位置”完全不同,反差太大了,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并产生探究欲望。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深刻理解到原来是液面张力产生了把支架给压住的效果。同样用小木棒轻敲支架,瞬间打破液面,支架就能再次上升并回到初始位置。

创新演示三:用自制纸质弹簧来显示破液前的张力

破液时张力太小,普通测力计难于显示怎么办?用白纸做个纸弹簧,显示效果很明显。

笔者用常见A4白纸裁成1cm宽纸条,然后依次折叠,一个外观很大但劲度系数极小的纸弹簧马上就做好了。再焊接一个边长为10cm左右的圆形铜丝支架,如图4所示。

  图4

用纸质弹簧把沉入水中的铜支架上拉,拉到液面位置时支架被液面挡住,此时纸弹簧开始变长,进一步上拉纸弹簧长度会越来越大,直到瞬间液面被拉破后支架跃出水面,纸弹簧长度才瞬间变短。本演示可把破液前的液面张力显示得非常明显。如果事先用纸弹簧悬挂不同已知质量的小砝码片(200毫克以下),记录下不同长度时对应的拉力进行粗略标度,则本装置还能粗略测定破液前的张力大小。

创新演示四:用特质泡泡液与特质铜丝圈让液膜更大更持久

   普通的铁丝圈拉出水面形成的液膜不仅体积小,且很快就会挥发破裂,难于让学生更深刻观察与体验。笔者受到玩具泡泡枪和超大型肥皂泡表演的启发,经过网络查询,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比较适合表面张力演示的特制溶液配置方法。该特制溶液的具体配置比例为是3份洗洁精+1份甘油+6份清水。洗洁精的作用是让水更有粘滞性不容易破裂,甘油可以让水的挥发明显变慢使得液膜能维持较长时间。

配套的铜丝圈也是特制的。还是采用直径为2.0mm的铜丝,弯折成一个直径达30cm的铜圈,并用常见白纱线紧密地缠绕在铜丝上,白纱线可以吸附足够的特制溶液并及时补充到液膜上,如图5所示。用这样的铜丝圈配合特制溶液,形成的直径达30cm的液体膜,可以维持一分钟以上的时间,足够实验操作并观察了。

 

                              图5

怎样才能捅破内侧液膜而不至于破坏另两侧液膜呢?用手捅时液膜中细线会吸附在手指上且手指太大难于操作。一些资料上采用烧红的针尖来捅破液膜效果虽好,但操作繁琐。笔者实验发现最好最方便的方法是采用课堂最常见的粉笔,粉笔的吸水能力太强了,轻轻一触液膜就会让液膜破裂,且对细线另两侧的液膜几乎无影响。

实验操作如图6所示。铜圈浸入泡泡液拿出就形成超大液膜,此时两根细线在液膜内呈松弛状态。用粉笔尖轻触两线中间液膜,液膜立马被吸干破裂,两侧液膜收缩,两线呈绷紧状态,且此状态能维持一分钟以上。本演示能形象说明液体表面由于张力而有收缩趋势。

 

                                 图6

创新演示五:和表面张力来场趣味拔河比赛

    除了让学生清晰观察表面张力,我们还有必要让学生来趣味体验一下表面张力,这样学生印象就更加深刻了。笔者设计的“和表面张力来拔河”演示能很好地达到以上目的。

   如图7所示,仍用以上规格铜丝弯折成一个长20cm宽10cm左右的矩形框架,再用铜丝制作一个可以滑动的滑动杆套在支架上,滑动杆中间系上一段细线。拔河比赛装置做好了。

   

                                   图7

拉住细线,让滑动杆处于矩形框中间附近位置,然后整体放入上例所配置的特制泡泡溶液,放入再拿出可见到矩形液膜。比赛开始,当松开拉住滑动杆的细线,滑动杆马上被液膜拉到最右边!稍用力拉细线,可把滑动杆又拉到左边再次形成矩形液膜。由于采用特别配置的溶液,以上拉锯战可重复好多次后液膜才会挥发破裂。这个小实验不仅趣味好玩,还能把液膜由于张力而要收缩的性质演示得极其清晰。

(本文发表于《物理教师》2013年第8期)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